徐赫的个人主页-品牌公关专家
出口转内销已是必然
2025-4-17 徐赫-赫伊网络


种种迹象表明:“出口转内销”已是必然,外贸工厂转型也是必然,以前卖给老外的货,现在要卖给家人们啦。下为案例:




(1)京东(2000亿计划),设立“出口转内销”专属频道,提供流量扶持、物流补贴、金融支持。



(2)百度(AI扶持100万家企业),免费提供智能客服、AI营销工具,帮助外贸企业建独立站。



(3)拼多多(“出海优品”专区)零佣金入驻+百亿补贴,重点扶持服装、家居、食品类外贸企业。



(4)阿里国际站:“跨境专供”转“1688现货”:外贸企业可一键将出口商品上架国内批发平台。



(5)抖音电商:外贸企业可快速开通抖音小店,享受官方代运营服务。直播间挂“外贸优品”标签,获得额外推荐。



(6)山姆、Costco、华润万家、永辉超市、盒马鲜生等商超都开设了外贸专柜。有的减免入场费,优先结款。




总体来说,这些大企业确实是有担当、有社会责任的。但杯水车薪,为什么这么说?请看下图(估算的中国外贸企业类型占比):



卖给老外的货,现在卖给我们啦 跨境电商 电商 创业 微新闻 第1张



服装纺织厂最好不要技术升级,否则失业的人会很多。



目前,全国有50多万家外贸企业,其中服装纺织类的外贸企业有占比30%,15万家是和服装相关的。占外贸就业总人口的50%-60%。大约有5000万人在服装厂、纺织厂里上班。这些工厂层次不齐,有像霞湖世家那样的大厂,但更多的是3-5个员工的城中村小厂。(因为订单外包,一家大服装厂背后有几十家外包小厂,“大厂接单+小厂分包”已经是非常常规的一种操作手法。)



卖给老外的货,现在卖给我们啦 跨境电商 电商 创业 微新闻 第2张



(他们才是服装厂的主力)



另外,我们普通人接触最多“出口转内销”就是:衣服、裤衩、袜子啥的。而原本卖给欧美的裤衩子转内销,我们国人也穿不啊,因为裤衩太大!



卖给老外的货,现在卖给我们啦 跨境电商 电商 创业 微新闻 第3张



电子家电虽然出口也多,但更多是被华为、联想、美的、格力等企业占主导,而且这些企业的供应链都在外迁。其他的几个行业也类似。



出口转内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




(1)外贸产品价格普遍贵,转内销不如果不降价的话,卖不动。



(2)起订量不同,以服装为例,老外最小起订量是1K+,而直播带货一般就是100件。如果订单小估计会很敷衍。



(3)换品太快,一般7-15天就要换品,太折腾人了。



(4)多数外贸工厂习惯坐等接单了,但内销需要走渠道和营销,不会营销的外贸企业估计玩不转。



(5)外贸企业99%会陷入价格战,最后可能白忙活,给平台打工。



(6)有可能被国内的供应链和账期拖死。



这些外贸企业,预计只有30-40%外贸商品找到内销出路,而且策略就是靠“降价清库存”。




写在最后:



还有一个问题,这么多商品都转内销了,我们有能力消化吗?



应该有吧,我们就是人多,14亿人的大市场,中产群体还在增长,消费能力不输欧美,很多外贸货(比如高品质家电、服装、食品)在国内根本不愁卖。ヾ(◍°∇°◍)ノ゙

发表评论:
昵称

邮件地址 (选填)

个人主页 (选填)

内容